The Pacific 迷你電視影集(觀後感)

這部「史上最貴的電視影集」投資1.5億美元,是《諾曼地大空降 Band Of Brothers》的兩倍
影片共10集,是繼(Band Of Brothers)之後Playtone公司和夢工廠再度合製的二戰作品。

The-Pacific1.jpg

 

 

 本片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羅伯特萊基、尤金斯萊奇和約翰巴西隆三人為全劇的主要人物。

從1942年8月~1943年2月的瓜達康納島爭奪戰,1943年11月~1944年3月的布幹維爾島戰役

1943年11月發生的CapeGloucester登陸戰,1944年的貝里琉島(帛流島)爭奪戰

1945年2月16日~3月26日的硫磺島戰役和1945年4月1日~6月21日的日本本島沖繩島戰役。

故事結束於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戰敗投降。

 

裝備

本身就很喜歡研究二戰的很多事跟物,對於二戰的各國裝備、武器、載具等也都有一些了解

本劇的第一集是1942年的美國,如不是日本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,美國或許還觀望不想參戰

因為無戰事所以一直處在備而不戰的狀態,而沒有投資太多預算積極的去開發或生產裝備武器

第一集的影片中清楚的看到海軍陸戰隊的美軍穿著草綠色的服裝,單兵裝備也都很基本

武器春田1903A3手動步槍、湯姆笙1928型衝鋒槍、白朗寧M1919A4機槍、柯特1911A1手槍

及溫撤斯特1897型豪溝戰專用的散彈槍,這都是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使用的單兵武器

到1942年,春田M1格蘭特8發裝的半自動步槍、M1卡賓及改良後的M1A1型湯姆笙衝鋒槍等

才大量生產投入太平洋戰事中,單兵服裝也由草綠服改為適合熱帶叢林的迷彩軍服。

就裝備上來說,The Pacific」可說是近乎完美的忠實呈現60幾年前的實際情況,相當用心

而整部影集的大型場面以3D模型配合後製合成、調色、抽色等特效,當然也是高水準表現...

號稱1.5億美元所製作的,出來的效果果然很有看頭!!(不過大場面似乎不多)

【官方網站】http://www.hbo.com/the-pacific/index.html

 

 劇情

湯姆漢克和史匹芬史匹柏籌備多年的劇本,收集及訪談很多當年的老兵,共編出13集的劇本

但因超出預算太多最後定案為10集,每集60分,開頭都由當年老兵們回想敘述,在進入劇情

每一集都是不同的導演來拍,跟諾曼地大空降」一樣,但看完全集後,老實說還蠻失望的...

如果是以喜歡看戰爭場面的人來說,其實比例沒那麼多,大部分重點還是都放在角色的故事上

甚至有一兩集都在描述感情戲,太平洋戰爭變成實質的背景,看3~4集時就覺得有點悶了。


美軍如何在太平洋戰中運用很有名的跳島戰術」突破日軍陣勢或用戰術奪取機場等也都沒強調

在當時日本海軍可算非常強大,海戰在太平洋戰線中佔的比例相當高,天空不時佈滿雙方的戰機

雙方的大型航母也沒出現,總之沒海戰的太平洋戰爭是很奇怪的,完全忽視當時的日本海軍艦隊

除海戰外,島上的洞窟戰及叢林戰也是兩軍攻防重點,片中也用帶過的方式交代令人匪夷所思...

那從人的角度來看,The Pacific」是以當年參予戰士的老兵回憶錄而"平鋪直敘"的來拍攝

還是以"一直以來"的美式觀點在看太平洋戰爭,也沒日軍的觀點,應該說日軍完全被忽略掉

而且三個主角分別在不同線的故事裏,顯得有點散,不像BOB的506是在同一團故事焦點很集中

花了近8年的劇本,又耗費鉅資,結果只是這樣的呈現,沒賦予新想法,其實是有點可惜+失望的

應該是說等待那麼久的影迷們對於這部的期待太高,在觀賞過實際影集後才產生的落差感吧。

反之「諾曼地大空降」對影迷來說可是非常經典的!

 

 

同樣是描述太平洋戰爭由克林伊斯威特指導【硫磺島的英雄們】及【來自硫磺島的信】兩部電影

描述美日軍在硫磺島這場戰爭,以兩軍完全不同觀點拍攝,對我來說是很新的手法,導演超屌!

flagsofourfathersposter001.jpg 

【硫磺島的英雄們】FlagsofOurFathers.com  【來自硫磺島的信】warnerbros.co.jp/iwojima-movies/

 

  總結

再怎麼說也是花了1.5億美金所拍攝的大片,到時DVD上市後還是會支持一下啦...

不過砸大錢又耗時多年還是沒能超越自己的諾曼地大空降」← 因為實在太經典了

也或許二戰這個主題已經算是炒冷飯了吧,畢竟從雷恩大兵能延續到現在,也算是夠久的了

還有這部影集血腥程度算很高的,尤其是後面幾集,那種噁的程度已到不輸湖的狀態了!

 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avidmac 的頭像
    davidmac

    大衛的狗窩

    davidm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